•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金刚经”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六朝人楷书《金刚经》论残卷,尤带隶意

    南北朝

    此卷为六朝时期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残卷,采用纸本长卷形式,尺寸为28x786cm,目前珍藏于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

    该经论由天亲造流支译,与现今流传的版本有所不同。此卷为六朝人所精心书写,楷书中带有隶书意味,是极佳的小楷临习范本。

    欣赏作品>>>

    张即之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俊秀而遒劲

    宋代

    南宋时期,张即之的楷书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张即之精湛的楷书技艺,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作为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该经文通过张即之的笔触得以完美呈现。

    欣赏作品>>>

    宛如亲写!行书《集王羲之书金刚经》高清欣赏

    魏晋

    王羲之的行书风格平和简静,自然天成,又不失遒劲之美,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及后世诸帝的喜爱。

    《金刚经》自东晋传入华夏,历经数代,至唐朝时期,其译本已达六部之多。唐文宗在位期间,为弘扬佛法,特敕命以王羲之的书法为蓝本,将《金刚经》镌刻于石碑之上。此碑于大和六年(832年)在陕西西安兴唐寺落成,然而岁月流转,原碑已佚,仅余少量珍贵拓本传世。

    今所见《集王羲之行书金刚经》,乃依据宋拓本之王字,并参酌《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兰亭序》等名帖,精心整编而成。全称为《新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前有杨承和序言,后附柳公权等名家赞语,其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赵明诚《金石录》、叶昌炽《语石》等权威著作均对此碑有所著录,足见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贞观初年,李世民更是下诏出内府金帛,广为搜罗王羲之真迹,由此掀起了集字刻石的风潮。《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唐兴福寺碑》等均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而《金刚经》石刻则是继这些名碑之后的又一重要作品,不仅体现了唐代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也彰显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欣赏作品>>>

    康熙皇帝楷书《金刚经》全本,难得一见

    清代

    康熙帝亲笔书写的《金刚经》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将书法艺术与经典文献的传承完美结合。这幅经卷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书法艺术及清朝皇室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一,它的影响力深远,被认为是佛教文献中极为重要的经书。在汉语中,这部经典有七种不同的译本,而中国的禅宗南宗将其作为核心典据之一。《金刚经》利用“金刚”作为一种比喻,象征智慧具有切断一切烦恼的力量,这一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以其精美的书法和深远的内涵,被视为无价之宝,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康熙帝的这部手书不仅展示了他个人对佛教的深厚信仰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也体现了一位皇帝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欣赏作品>>>

    柳公权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超高清)

    唐代

    拓本卷轴,28.5x1166.6 厘米

    文件大小:895M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拓本卷,出自唐代大家柳公权之手。此拓本于唐长庆四年精心书写,时年柳公权四十七岁。强演和邵建共同承担了刻石的任务,共分十二块石头,每行刻有十一个字。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原石在宋代已经毁坏。

    幸运的是,这部唐代的拓本作为孤本(保存完好,无一字损坏)在清末的敦煌石窟中被偶然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随后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走,如今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此《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当时柳公权正值四十七岁的盛年。这部经典共刻在十二块横石上,每行十一字,展现了柳公权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原石在宋代就已遭损毁,使得这份唐拓孤本显得尤为珍贵。

    1908年,这份唐拓孤本在敦煌石窟被幸运地发现,且保存得相当完整,无一字损坏,堪称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它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柳公权书法的风采。

    欣赏作品>>>

    翁方纲小楷《金刚经》,有唐人写经风韵

    清代

    翁方纲先生在一生中抄写了近百部的《金刚经》,这些作品大多被慷慨地分赠给亲朋好友或者捐赠给寺庙保存。然而,经过二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和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战乱,这些珍贵的手抄本大多散失,留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且都被视为珍宝,深藏不露,难以一见。

    其中一个特别的版本是嘉庆元年所写。其字迹工整,笔力遒劲,展现了翁方纲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部经文被书写在绫本上,翁方纲亲自题签:“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通篇仿佛可见其书写时心怀虔诚,一丝不苟,与唐人写经如出一辙。

    欣赏作品>>>

    王羲之行书集字《金刚经》,精妙绝伦

    唐代

    自东晋至唐朝,期间《金刚经》共有六种译本。唐文宗时期,李昂皇帝对王羲之的书法情有独钟,为了传承这份艺术瑰宝,他下旨将王羲之的行书作品镌刻于石碑,并立于唐寺之中,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部经典之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碑石早已散佚,只留下了少量的拓本供后人瞻仰。

    我们今天所见的《集王羲之行书金刚经》是以宋拓本中的王字为基础,同时参考了《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兰亭序》等著名法帖,经过精心整编而成。这一版本不仅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原始风貌,还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淀与厚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以感受那份来自唐代的书法魅力。

    欣赏作品>>>

    苏轼小楷《金刚经》,难得一见!

    宋代

    书法风格圆润而富有韵味,充满天资与活力,其作品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这是苏东坡亲手书写的《金刚经》带给人的享受!

    苏轼与佛禅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不仅精通佛经,深入理解佛理,还将佛学思想深入地融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中。

    苏东坡的这份《金刚经》不仅仅是一部书法作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窥见苏东坡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及他将这种理解如何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文学和书法创作中。

    欣赏作品>>>

    敦煌遗书《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宣演》,法国收藏

    唐代

    法国收藏敦煌行书《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宣演》,是唐代高僧释道氤的著作,是专为唐玄宗御注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欣赏作品>>>

    溥儒小楷《金刚经》,柳体功力卓绝

    近现代

    溥儒的小楷《金刚经》,精到雅致,雍容自然,值得收藏!

    溥儒,又名溥心畬,原名爱新觉罗·溥儒,生于1896年,是清朝恭亲王奕訢的孙子。他自幼笃嗜诗文、书画,才华横溢,尤其在山水画、人物、花卉及书法方面表现出色。他的小楷《金刚经》便是其中的瑰宝,每一个字都精到雅致,展现出雍容自然的气质。溥心畬的书画成就使他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他的艺术才华和学识使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深受后世喜爱和推崇。

    欣赏作品>>>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