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作为清代"馆阁体"书法的集大成者,张照(1691-1745)以其精湛技艺与学养造诣,在康乾两朝书坛树立起难以逾越的标杆。其存世代表作《御制九符》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不仅承载着帝王将相的文化理想,更以笔墨形制完美诠释了清代官方书法的审美范式。
此作以乌丝栏界格为筋骨,将端严法度演绎至极致。点画间可见台阁体特有的"三停笔法":落笔如刀刻玉琢,行笔似绵里裹铁,收笔若崖岸勒缰。每个字符都保持着精准的尺寸规范,横平竖直如军阵排列,转折处暗含篆籀古意,充分体现"小楷如大字"的庙堂气象。尤为精妙的是墨色控制,浓淡枯润交替如四时更迭,符合内廷文书的实用需求,同时赋予程式化书写独特的韵律美感。
张照能获"双帝师"之誉,源于其对传统笔法的创新转化。他突破明代台阁体拘谨刻板的窠臼,在欧楷根基上融汇颜柳风骨,佐以赵孟頫的圆转笔意,形成刚健中含婀娜的独特书风。这种"寓变化于规矩"的创作理念,恰与清初统治者推崇的"清真雅正"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使得《御制九符》超越单纯公文抄写,成为承载政治文化诉求的艺术载体。
此卷后钤"澄怀阁""石渠宝笈"等鉴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