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兰亭序”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成亲王行书《兰亭序》,原为陈伯恭而临写

    清代

    此件成亲王永瑆为陈伯恭所作的《兰亭序》摹本,以云龙笺精制而成,纵25.5厘米,横122.5厘米,即将亮相北京保利2024秋拍。

    永瑆此书融汇晋唐风骨,笔意流转间既存永字八法之精严,又现兰亭雅韵之神采。其与陈伯恭的文人交往,恰如卷后未署的款识,将满腹才情凝于简墨,把宦海浮沉寄于笔端。

    永瑆作为清代皇室书画领袖,不仅承袭内府珍藏之便(曾庋藏赵孟頫定武兰亭"独孤本"),更与陈伯恭结下丹青至交。二人同朝为宦,书艺相契,常以金石互赠传谊。

    欣赏作品>>>

    米芾行书《米海岳临兰亭序》碑刻版

    宋代

    宋代米海岳临摹晋王羲之《禊帖》,尺寸为30.1x15.1cm,共8页。此作品曾由宇野雪村收藏,现藏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题签上写着“米海岳临兰亭叙”。

    米芾在临写兰亭序时,没有半点妄为妄言,规规矩矩,老实下笔,真诚施墨。

    欣赏作品>>>

    赵孟頫行书《兰亭序十三跋》高清拓本

    元代

    赵孟頫在至大三年(1310年),应诏从吴兴(今浙江湖州)前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独孤淳朋(1259-1336)前来送别,并赠予他一份珍贵的《宋拓定武兰亭序》。同舟而行的吴森(1250-1313)也携带了一本《定武兰亭序》。这一月余的舟行中,赵孟頫得以赏玩这两本《兰亭序》,并逐日临书全文以作跋。由于独孤淳朋所赠的版本上已有十三篇跋文,因此后世称此为《兰亭帖十三跋》。

    此帖在《兰亭序》拓本之后,还附有宋代吴说、朱敦儒以及元代钱选、鲜于枢等人的跋文。紧接着是从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间赵孟頫所写的十三篇跋文,再加上柯九思因其获得佳本而作的两篇跋文。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在理解赵孟頫书法观念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欣赏作品>>>

    赵孟頫字帖:《赵文敏公兰亭序》尚古山房拓本高清欣赏

    元代

    赵孟頫字帖《赵文敏公兰亭序》,为尚古山房拓本,属于民国时期出版的字帖。

    欣赏作品>>>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民国拓本高清欣赏

    唐代

    欧阳询的《兰亭记》民国拓本,其楷书笔画俊秀有力,结体险绝而严谨,展现出高雅雄浑的气势,堪称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此拓本却如隐如现,鲜少为人所睹。

    著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在山东亲眼目睹了原拓后,坚信《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了三点论述以供探讨。

    尽管《兰亭记》究竟是否为集书或亲笔尚待进一步考定,但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已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学习欧书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欣赏作品>>>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神龙版双行扫描高清

    魏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齐聚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参加“修禊”活动。会上,各人吟诗作对,王羲之则为这些诗作序。这篇《兰亭序》不仅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还捕捉了聚会的欢乐氛围,更抒发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都极为崇高。它不仅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他深邃的文学修养和哲学思考。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终担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在书法艺术上,他精通隶、草、楷、行各种书体,不断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泛吸取众多长处,将各体融会贯通,独成一家之言,其影响深远。他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摆脱了汉魏笔风的束缚。

    欣赏作品>>>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定武本(欧阳询临本)

    魏晋

    《兰亭序》定武本,源自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临摹。在北宋宣和年间,这一临摹版本被精心勾勒并刻于石上。其名“定武”得自于它在北宋庆历年间于河北定武地区的发现。《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其定武原石早已遗失,仅留传拓本流传于世。

    这些拓本中,尤以直接从原石拓印的本版最为珍贵,被视为定武兰亭刻本中的珍品。它们保存了欧阳询对《兰亭序》理解与再现,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欣赏作品>>>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冯承素摹本)逐行高清微距版

    魏晋

    冯承素精心摹写的《兰亭序》堪称艺术珍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版本以纸本行书形式呈现,尺寸为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共包含28行324字。《兰亭集序》的众多传世摹本中,“神龙本”尤为著名。它因卷首钤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印章而得名,此标记也用以与其他版本相区分。

    “神龙本”的摹写精细程度、笔法之妙、墨气之深、行款之恰、神韵之雅,均被公认为最佳。故宫博物院运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对冯承素摹本《兰亭序》进行了高清微距拍摄,其成像之清晰,宛如书法界的显微镜成像图,将每个细微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作品>>>

    祝允明行书《兰亭序》,自成一家风格

    明代

    祝允明临《兰亭序》,纸本纵26.7厘米,横416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卷后附有文徵明自题及清代王澍的跋文。

    祝允明自幼天资聪颖。据《明史》记载,祝允明五岁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已能赋诗,稍长后博览群书,文章极有才气。祝允明一扫妍媚甜熟之书风,继承宋代尚意之风,以其古拙雄强、豪放纵逸的阳刚之气震撼了明代中叶的书坛。

    欣赏作品>>>

    虞世南行书临《兰亭序》,被誉“兰亭八柱第一”

    唐代

    虞世南本《兰亭序》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的作品,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故也被称为“天历本”。虞世南继承了智永的真传,他的书法风格直接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风韵,与王羲之的书法意韵极为接近。他的用笔浑厚,点画沉遂,展现了高超的书法技艺。

    虞世南是王羲之笔法的第八代传人,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还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新意。乾隆年间,刻“兰亭八柱”,虞世南的作品位列第一柱,可见其地位之高,备受推崇。虞世南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古代享有盛誉,至今仍然被众多书法爱好者和专家所喜爱和研究。

    欣赏作品>>>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