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道德经》是赵孟頫小楷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创作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当时他已届六十三岁高龄。
这部作品以其工整秀丽的字体、稳健而独特的笔法著称,展现了赵孟頫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个人风格。《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通过简洁深刻的语言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赵孟頫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重新诠释了这一伟大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神内涵,还赋予了它新的视觉美感和艺术价值。
元代:
此帖书法风格学习了虞世南的特点,体势修长,笔法精美而清爽劲利,是鲜于枢少见的长篇楷书佳作,应为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从“天长地久”开始书写,末尾注明“老子道德经卷上”,但缺少下卷部分,且未署名款。每段接纸处盖有“三教弟子”朱文印。卷后附有翁方纲、吴荣光和颜世清等人的题跋共五段,以及“松下清斋”的书签。
鉴藏印记包括“谨庭秘玩”(朱文)、“松下清斋”、“纯期满字更获半珠”(朱文)、“枕经书屋考藏印”(朱文)、“陆恭私印”(白文)、“谭溪审定”(朱文)、“苏斋墨缘”(朱文)、“曾在□坡案头”(朱文)以及古吴潘介繁□坡氏印记(朱文)等,还有叶恭绰的多个印章。
鲜于枢的《楷书老子道德经卷》是纸本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魏晋: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这部著作不仅在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吸引了众多艺术家以不同形式进行诠释。
其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便用其精湛的书法艺术为《道德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王羲之所书写的《道德经》作品,以其飘逸自然、神韵悠远的特点而著称,充分展现了他的书法才华和对哲学智慧的理解。在他的笔下,《道德经》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充满了动态美和节奏感。王羲之的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他的书法作品,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道德经》的哲学内涵,还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情趣。
唐代:
唐代颜师古小楷《道德经》,笔墨厚重,笔法遒劲!
颜真卿的高祖父,唐朝初年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及历史学家颜师古,曾书写行书《道德经》,其笔法细腻而劲秀,字迹流转间尽显优雅与精致。此外,颜师古还对《老子道德经》进行了注解,并收录于《玄言新记明老部》的残卷之中。
在唐朝建立后,颜师古因其卓越的学识和才能,被委以重任,担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事务。唐太宗即位后,更是对其赏识有加,拜其为中书侍郎,并封为琅邪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颜师古的官职不断晋升,最终担任了秘书监和弘文馆学士等要职,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此手入尺寸为27.6×425.8厘米,法国藏。
元代:
赵孟頫的行书《道德宝章》不仅是一份艺术作品,更是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老子的道德哲学,并通过内丹心性的理念解读道家的精髓,体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融与汇流。
赵孟頫在笔触之间,巧妙地将书法艺术与哲学思考相结合,传递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赵孟頫卓越的书法技艺,还能够感受到赵孟頫对传统道德哲学的独到诠释。
魏晋:
王羲之的小楷《道德经》唐代拓本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珍藏,尺寸约为纵29厘米,横700厘米。这部作品虽仅以唐拓本的形式存世,却因其承载了晋代书法的精神及隶书的古雅美感,而显得尤为珍贵。其字形笔势展现出一种从容、自在的法度,这是许多研习书法者难以企及的境界。
作品后附有褚遂良的跋文:“右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历宋、齐、梁、陈四朝,令入秘府遂良内省因得厕观敬记其后。贞观十五年廿八日,谏议大夫知,起居注,褚遂良奉敕书。”历史资料也有记载,作为道教信徒的王羲之,生前曾多次抄写《道德经》,这部经典是他经常书写的文本。
魏晋:
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精通多种书体,包括草书、隶书、八分(即楷书的雏形,由隶书演变而来,因接近后世楷书而得名)、飞白(在书法中故意留下白色痕迹,产生动感)及章草(草书中保留隶书特点的一种风格)。
在众多书法作品中,《太上玄元道德经册》代表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巅峰。《太上玄元道德经册》,简称《道德经》,尺寸为32.4×17.5厘米,现珍藏于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板桥校舍图书馆。
此作虽为刻帖,却仿佛能透过刀锋见笔意,让人感受到王羲之挥毫时的那份从容与洒脱。此经书内容源自三国吴建衡二年(270年)的古老写经,是王羲之晚年精心书写的一部道德经上篇。
唐代:
敦煌莫高窟所藏的《道德经》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这部经典之作保存得极为完好,全卷五千余字竟无一字缺失,实属罕见。其笔势峻宕,横折与勾挑之间的衔接处展现出雄奇的气势,宛如山峦叠嶂,起伏跌宕。在结字方面,它承袭了唐楷的法度,同时又巧妙地淡化了魏碑楷书中斜画紧结的特点,使得整体体势更加舒展优美。
这部《道德经》的字体有欹有正,点画形态精准到位,每一笔都流畅自如,每一个字都精致工稳。其法度严谨,变化丰富,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深邃内涵。
明代:
石涛的小楷《道德经册》是一部精心创作的纸本册页,尺寸为24x12.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部作品展现了石涛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风格。他效法钟繇的笔法,融入六朝造像记的笔意,并参以隶法,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在字形大小、正欹错落的布局中,石涛巧妙地取法褚遂良、倪瓒,线条提按节奏和笔画粗细上的变化丰富,笔墨丰润,天真烂漫,显现出别具一格的个人风格。他的诗文书画一体的创作观念,对后来的“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造成了深远影响,得到继承并加以发挥。
元代:
鲜于枢楷书《道德经》,笔法精美,清爽劲利,原来鲜于枢的楷书也很厉害!
《老子道德经》卷,元代鲜于枢以楷书精心书写于纸本上,尺寸为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此卷选取了《道德经》中的篇章,自“天长地久”起笔,终以“老子道经卷上”作结,共囊括211行。遗憾的是,仅存上半部,故未见落款。每段接纸处均钤有“三教弟子”印。卷末附有翁方纲之跋,吴荣光题名,以及颜世清所撰五段跋文,并有“松下清斋”题签。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名家鉴藏,留有诸多印记。
潘遵祁据《须静斋云烟过眼录》钞录著录此卷。
在书法上,鲜于枢深受虞世南影响,字体修长,笔法细腻而富有力度,展现出清爽而劲利的风貌。这部作品不仅是鲜于枢罕见的楷书长篇存世之作,从其成熟稳重而又刚健有力的书风判断,可推定为其中年时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