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遂通墓志铭》原文(释文)如下:
公讳通,字驭达,略阳阿阳人也。周毕公高之苗,魏景昬(湣)王之裔。昔为秦所逼柬(东)迁大梁,因官即姓遂氏,王驾语其根萌,理跨人表,谈其枝节,殆同山水盖欲绪之,百世可知。公八世祖秘,陇西太守;七世祖作,敦煌太守;六世祖景,洗马郎;五世祖允,散骑常侍;高祖执,三辟公府□不就;曾祖辨,始平太守;祖转,白水护军;父双,从事中郎;公绍其业,有自然之量,宽容博爱,言不苟合,弱冠登朝,遂亲阶陛,出佩銮舆,入侍金鼓,剑步紫庭,历奉四帝,位至司农卿太中大夫冠军将军安秦二州刺史,谥曰敬公,正始五年三月中旬窆于京兆之南乡,良木既摧朝野,故刊石铭,资寄申单志也。
北魏时期的正书作品《遂通墓志铭》是一种高70厘米、宽37厘米的重要文物。这件墓志的刻工展示了极其精准和有力的技巧,其笔画清晰、爽朗而利落。这种刀劈斧砍般的刻工不仅忠实于原作,更在艺术上进行了提升。
与一些篆刻家书法水平一般,但篆刻却远远高于他的书法。书法线条弱,通过刀刻加强了线条的力量感,有效的遮蔽了书法水平的不足。尽管原始的书法线条可能显得力度不足,但经过刻工的雕琢,线条的力量感被显著增强,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书法本身的不足。这不仅显示了刻工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