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心经”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成亲王楷书《心经》册,值得一看

    清代

    成亲王永瑆(1752-1823),其楷书作品《心经》册页,采用纸本形式,展现了他在楷书方面的精湛技艺。

    成亲王是清高宗乾隆的第十一子。他精通书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为“清代书法四大名家”。

    欣赏作品>>>

    成亲王永瑆楷书《心经》,以赵、欧为宗

    清代

    成亲王永瑆的楷书《心经》,其笔力沉稳,结构严谨,堪称书法艺术中的瑰宝。这部作品的水平之高,足以与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相媲美,展现了成亲王在书法领域的卓越造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为成亲王的代表作之一,被收录于他亲自编订的《成亲王书诒晋斋巾箱帖刊本》中。该刊本如今珍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成亲王,乾隆帝的十一皇子,字镜泉,号少厂,又号诒晋斋主人。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为“乾隆四家”,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欣赏作品>>>

    赵孟頫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迹版(含单字高清)

    元代

    赵孟頫一生虔诚地信奉佛教,他持续不断地书写《心经》,留下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心经》。其中,本下载的版本被认为是最为精妙绝伦的。

    本下载的这个版本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的“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进行了拍卖。这场盛大的拍卖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共有39件珍贵的艺术品参拍。其中,赵孟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909亿元的高价被甘肃天庆博物馆成功竞得。赵孟頫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欣赏作品>>>

    沈尹默楷书《心经》,的确精妙绝伦

    近现代

    沈尹默楷书《心经》,乙酉年(1945年)秋,由书法大家沈尹默亲笔书写。作为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沈尹默不仅在书法界享有崇高地位,更是帖学领域里的佼佼者。他的书法艺术代表了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其精湛的楷书技艺,不仅精妙绝伦、独步书坛,更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基石。

    沈尹默的书法作品,每一笔每一划都流露出深厚的功力与独特的个人风格,其楷书《心经》更是集其书法之大成,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此件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沈尹默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欣赏作品>>>

    吴昌硕篆书《心经》:用笔刚柔兼施,虚实并到

    近现代

    吴昌硕篆书宗法石鼓,历经60余年,至老不辍。这件作品成于丁巳年,即1917年,当时吴昌硕已74岁。晚年的他功力炉火纯青,人书俱老。这部《心经》十二条屏不仅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

    《心经》十二条屏是吴昌硕晚年的扛鼎之作,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在《心经》的内容中,有一些词组和单字的重复频率极高,这在书法创作中是一大挑战。然而,吴昌硕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成功地将整个篇章书写得一气呵成,毫无疲态,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每屏的尺寸为高132.5厘米,宽30.2厘米。粗略估算,每个字的大小约在10厘米见方左右。全篇共有268字,除了开篇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标题和末行的2字外,其余各列均有12字。每一屏的下半段右侧都钤有《道在瓦甓》印章,这是吴昌硕的一种独特印记。

    欣赏作品>>>

    董其昌小楷《心经》,散发一种“唐”味!

    明代

    董其昌的小楷技艺之高超,通过他1626年创作的颜体小楷《心经》册页便可窥见一斑。这部作品不仅外观上与唐人写经风格相似,更透露出一种浓郁的“唐”味,这种气质既体现在字形的宽博方正,也深深蕴含于其内在的精神风貌中。

    在董其昌的笔下,小楷的每一笔都显得自然而率意,仿佛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样的书法造诣,非深厚的功底与极高的天赋难以达成。

    明朝末年,政治动荡不安,社会名利纷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董其昌能够保持一颗平和之心,以经为宗,以书入境,体现了他难能可贵的心性与修养。他通过书写小楷经文,不仅磨砺了自身的书法艺术,更在文字间表达了对佛学的虔诚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欣赏作品>>>

    清代邓石如篆书《心经》高清欣赏

    清代

    清代邓石如篆书《心经》高清版,值得你收藏!

    邓石如的篆书,是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他汲取了汉碑篆额和唐代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的精华,从而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篆书风格。他的篆书,既有朴厚沉雄的韵味,又摒弃了宋、明时期篆书的刻板与拘谨,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

    邓石如的篆书,以隶法作篆,打破了玉筯篆千年来的束缚,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融入其中。他大胆运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使得篆书的用笔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他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邓石如的篆书,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篆书的重要范本。

    欣赏作品>>>

    王羲之行书集字《心经》,章法和布局极为巧妙

    魏晋

    《心经》的每个字虽然都是来源于王羲之的真迹,但整体看起来却像是王羲之一气呵成的作品。这种整体的章法和布局安排得极为巧妙,完全没有人为拼凑的痕迹,展现出一种天然流畅的美感。

    这260余字不仅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更可以说是《集王圣教序》中的极致精华。

    欣赏作品>>>

    明代傅山小楷《心经》,古拙而遒劲

    明代

    傅山学识渊博,学问深厚,个性鲜明,加之受到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书法名家的影响,他的书法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奇异魅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在这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傅山对颜真卿的人品和书品推崇备至,他对颜体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他写大字时喜欢用颜体,比如《集古梅花诗》;即使是写小楷,如《逍遥游》和今天展示的《心经》,也采用颜体。

    邓散木在《临池偶得》中提到:“傅山的小楷最为精致,极为古拙,但他并不经常创作小楷作品。他一般多以草书来回应他人的求索,但他的草书作品中没有一丝尘俗之气,外表飘逸而内涵倔强,正如他的为人一样。”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欣赏作品>>>

    明代张瑞图草书《心经》,写得墨酣笔畅、气贯神驰

    明代

    此卷《心经》成书于天启壬戌(即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此时正值张瑞图仕途顺畅,屡获升迁,心情舒畅之际。他的书法处于个人风格初步成熟阶段,笔法运用自如,既有对前人技巧的模仿,又不失个人习惯的张扬,两者交织,使得作品收放有度,文质兼备,尚未陷入晚年那种过于夸张、曲折的简单化习气。

    与张瑞图同期的其他书迹相同,此卷《心经》中已显著体现出他特有的笔法:下笔颈挺、转折方直、结字朴实而紧密。这种形象特征的把握和运用显得非常熟练和洒脱。由于字形结构采用行草相间的方式,整篇作品中点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聚散、墨色的浓淡干湿都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对比鲜明同时又自然协调。从笔势的灵活、字态的生动以及几处衍文和漏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墨酣笔畅、气贯神驰的投入状态。一般来说,大多数书法家的佳作往往产生在其技巧规律与风格面目初步成熟、但尚未固定僵化形成习气的时候。此卷《心经》正是张瑞图在其艺术生命最活跃时期留下的一件佳作。


    欣赏作品>>>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