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颜真卿楷书集字《桃花源记》,是今人根据颜真卿楷书集字而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清代:
黄慎的《桃花源书画合璧》手卷,创作于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当时他已77岁高龄。这幅作品在纸本上巧妙设色,尺寸为纵三十八厘米,展现了黄慎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创意。手卷首题由吴昌硕在71岁时所书,增添了作品的历史价值。
在扬州这个艺术创新的熔炉中,黄慎进行了书法艺术的重大改革。他摒弃了传统的楷书,转而研究草书,从钟繇转向二王,远鉴怀素,近仿明人。他将绘画技巧融入书法之中,开创了传统狂草书体的新局面。他的线条处理、笔法运用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其疏密有致、自然流畅的笔触在扬州书坛引起了轰动。
明代:
干净而空灵!八大山人行书《桃花源记》,越看越有味!
朱耷,号称八大山人,是明朝皇族后裔。在经历朝代更迭的郁愤后,投身禅境,寻求心灵的慰藉。他的书法作品因此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空灵、清新,且充满奇妙的韵味,这部71岁时创作的《桃花源记》长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部作品取材于东晋陶渊明的同名之作《桃花源记》,通过精妙的书法艺术,朱耷将那个与世隔绝、自成一体的乌托邦完美呈现。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词句间的意境,令人读之如闻桃花香味,如见落英缤纷。
书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当时朱耷已是71岁高龄。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却毫无老态,反而展现出一种岁月沉淀后更加精炼与灵动的美。这幅长卷不仅是他对《桃花源记》的深刻理解与表达,也是他晚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