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篆书《会稽刻石》原文(释文)如下: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
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会稽刻石》是一方刊刻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的摩崖石刻,相传为李斯所书,俗称“李斯碑”。这件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研究秦代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碑属于小篆书法作品,与《峄山刻石》、《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并称为“秦四山刻石”。遗憾的是,原石已经遗失,现存的是清代刘征根据钱泳的版本复刻的碑石,存放在大禹陵的碑廊中。
《会稽刻石》的内容首先阐述了秦国兼并六国战争的正义性,随后重点宣扬了法治的重要性。文中歌颂了秦始皇广泛听取意见、合理管理万物、整顿社会风气,使得天下百姓都能遵循法度,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书法艺术方面,《会稽刻石》的书体风格接近于《峄山刻石》,其用笔均匀且细瘦,笔画圆润而匀称,展现出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的法度。尽管它的精妙程度令人赞叹不已,但相较于《峄山刻石》,其在韵味上略显不足,稍显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