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北魏《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魏碑经典不可错过

    魏晋

    此文物全名为《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碑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上题有“释迦像”三字,并署名“魏灵藏”“薛法绍”。正文以楷书雕刻,共10行,每行23字,字迹清……

    赵孟頫行书《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整体气象雍容平和

    元代

    《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这块碑不仅是萧山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碑……

    东魏楷书《魏修太公吕望碑》,雄浑厚重、气势磅礴

    唐代

    《魏修太公吕望碑》不仅是穆子容的杰作,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魏修太公吕望碑》是东魏武定八年(550年)的重要碑刻,由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书写。此碑……

    赵孟頫行书跋《马和之绘图册》,笔法圆活遒媚、流畅自然

    元代

    赵孟頫以行楷书体题写跋文,其笔法圆活遒媚、自然流畅,结构严谨有序,墨色变化丰富多样,既展现出刚劲有力的一面,又不失柔美温婉之风。赵孟頫所跋的马和之绘图册,即《跋……

    民国陈公哲硬笔行书《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

    近现代

    1935年,由陈公哲先生编写的《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经过数十年的深厚积淀与不懈探索,陈公哲大胆创新,以钢笔为书写工具,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书《赵孟頫鲜于枢墨迹合册》

    元代

    此册为鲜于枢与赵孟頫的往来信札合辑而成,共四页。这是目前仅见的二人墨迹合编之册,对研究两人的艺术交往具有重要的价值。何传馨曾指出,此册中赵孟頫所书三幅作品创作年……

    董其昌行书题跋《刘松年山亭高会图》

    明代

    释文:余二十年前见此图于嘉兴项氏。以为松年一生得意笔。每往来于怀。去岁长至日。项晦伯以扁舟访余。携此卷相示。互相展玩。咄咄叹赏。晦伯曰。不可使延津之剑久离。遂属……

    王知敬楷书《唐卫公李靖碑》:笔势外拓,精神外露

    唐代

    《李靖碑》立于唐显庆三年(658年)五月,由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以楷书书写,现藏于陕西醴泉县昭陵博物馆。作为昭陵陪葬碑之一,此碑不仅具备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更堪称……

    王铎隶书《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暗含精妙空间意识

    清代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颇具传奇色彩。其源头可溯至唐代颜真卿所书楷书佳作,而清初书家王铎于顺治三年(1646)以隶体重绎此篇时,已届艺术生涯巅峰。彼时他虽官居礼部……

    汉代刘歆草书序六艺为九种墨迹(民国珂罗版影印)

    两汉

    汉代刘歆所书之草书序六艺墨迹意义非凡,此版本并于 1943 年(民国三十二年)正式出版,为民国珂罗版影印。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乃西汉沛地之人,系高祖……

    清代沈岱楷书《重修吴相伍大夫庙记》,书法精湛之至

    清代

    《重修吴相伍大夫庙记》乃清代佳作。此碑记由著名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精心撰文,其学识渊博,文笔斐然,赋予文章深厚底蕴。书画家沈岱担纲书丹之责,以精妙笔触将文字化为……

    民国赵叔孺篆书《诗经.七月》,值得收藏

    唐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