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箜篌引”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手卷《箜篌引》原文(释文)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手卷《箜篌引》原文(释文)如下: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手卷《箜篌引》高清下载>>>

    欣赏作品>>>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手卷《箜篌引》

    祝允明在这一卷后自识:“冬日烈风下写此,神在千五百年前,不知知者谁也。”这寥寥数语,道出了他意在追摹汉人的志向,以及对自己作品的那份自负与自信。这份才情与气魄,使得此卷成为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祝允明的《曹植诗四首》手卷,宛如书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卷精心书写了三国魏国文学家曹植的《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四首乐府诗,共计116行581字,原作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中,《箜篌引·置酒高殿上》堪称祝允明草书成就的巅峰之作,约书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前后。这件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祝允明追踪晋、唐的深厚功力,更凸显出他放逸不羁的豪迈个性。

    他巧妙地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笔画的起收动作幅度缩短,同时增加行笔时的饱满度与厚实感。如此一来,人们在视觉上既能感受到朴拙、沉劲之美,又不失流丽多姿之韵。

    在书写过程中,祝允明对“刷”“挫”二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行笔如奔雷般迅疾,手腕翻飞之间,落笔与出锋的方位常常出人意料。然而,作品却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激跃奔发,气度非凡。

    欣赏作品>>>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原文(释文)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原文(释文)如下: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美 女 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瞄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隽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高清下载>>>

    欣赏作品>>>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沉劲而又不失流丽

    《箜篌引》整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祝允明晚年狂草书法的最高水平,堪称登峰造极之作。

    《箜篌引》是祝允明草书艺术的巅峰之作。该作品狂放而不混乱,情感浓烈,气势充沛,充满了激跃奔发的动感,展现出非凡的气度。

    祝允明在书写过程中,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的笔画起收动作幅度缩短,增加了行笔过程中的饱满度和厚实感。这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既显得朴拙、沉稳有力,又不失流丽多姿的美感。


    欣赏作品>>>

    14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