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颜真卿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汝夔,号梅山,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书法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书圣”,与王羲之并称为“王颜”,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颜真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以文才著称,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在政治上,颜真卿主张廉政,反对宦官专权,因此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然而,他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颜真卿的书法造诣极高,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楷书严谨端庄,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则豪放奔放。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颜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颜真卿自书告身文》等。

    除了书法,颜真卿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辞章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辞章,被誉为“文章宗匠”。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颜真卿一生勤奋好学,不仅在书法、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还在政治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能使他成为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的作品

    颜真卿行草书《争座位册》明拓版,吴云跋

    唐代

    在书法史上,《争座位稿》《祭侄季明文稿》《祭伯父文稿》被并称为“颜氏三稿”,其中《争座位稿》又有《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之名。此稿创作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是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信函。当时,在安福寺兴道会上,发生了一件令颜真卿极为愤慨之事。郭英乂竟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使得鱼朝恩的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颜真卿在信中毫不避讳地直指这一不当行为,字里行间充盈着忠义之气。他...

    颜真卿草书《争座位帖》台北故宫藏本

    唐代

    《争座位帖》,乃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传世法书,备受历代珍视。此帖亦称《论座帖》《争座位稿》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佳作,堪称其行草书法的典范之作。该帖不仅承载着颜真卿对时事的深刻见解与刚直不阿的品格,更展现了其书法艺术的巅峰造诣。笔锋流转间,既显行书之流畅灵动,又蕴草书之洒脱不羁,字里行间透露出颜体独有的雄浑与劲健。作为后世学书者的...

    颜真卿楷书《元结碑》:字迹浑厚雄健,笔力千钧

    唐代

    元结碑,亦被称作元次山碑,乃唐代极具价值的碑刻文物,坐落于河南省鲁山县。2006年,它荣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备受瞩目。此碑由颜真卿于大历七年(772年)精心撰文并书丹。其原本矗立于鲁山县城北元结的墓地,至明万历四十二年,被迁移至县城的黉学,也就是如今鲁山县高中的院内,并专门建有颜碑亭予以妥善保护[1][3]。碑体选用青石雕刻而成,高度达到2.20米,宽度为0.90米,厚度0.40米。碑体四...

    颜真卿草书《与郭仆射书》清拓本,苍劲而古雅

    唐代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行草书中的精品之作。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将其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以行草书写就。此帖传有七纸,约有64行古诗。在书法史上,《争座位帖》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合称为“颜书三稿”,又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该帖信笔疾书,苍劲古雅,备受世人珍视。遗憾的是,《争座位帖》的原迹已然散佚,刻石留存于西安碑林。北宋时,...

    唐代颜真卿行书《湖州帖》:侧媚多姿,墨色华润

    唐代

    唐代颜真卿行书《湖州帖》,侧媚多姿,墨色华润。此帖为传颜真卿所书的一通信札,讲述湖州地区发生水灾,百姓得到安抚一事。根据书写的内容和史料推测,书写时间应在唐大历七年(772年)以后,即颜真卿任职湖州刺史期间。但经专家鉴定,此帖非颜氏所书,理由如下:其一,书写所用纸张为加粉砑光的竹料纸,而这种纸在宋代才出现。其二,在书写风格方面作者用笔圆转连绵,侧媚多姿,墨色华润,与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的悲切、《...

    颜真卿楷书《朱巨川告身》,结构严谨、笔画圆润有力

    唐代

    《朱巨川告身》在颜真卿的传世楷书中,或许并不算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杰作。然而,正是这份作品因其相对内敛、不张扬的个人风格,成为了后世学者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朱巨川告身》展现了颜体楷书的基本特征,如结构严谨、笔画圆润有力等,同时其平和自然的气息使得它更加易于理解和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一份既保留了颜真卿书法精髓又不至于过于复杂难懂的作品,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入门选择。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宋拓善本,值得收藏

    唐代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宋拓善本,值得收藏。《多宝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此碑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该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的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风格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

    颜真卿楷书《臧怀恪碑》清拓版高清

    唐代

    颜真卿所书写的《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的明拓本,尺寸为26.9厘米乘以14.9厘米,小巧精致,便于保存与翻阅。此碑原名《臧怀恪碑》,亦被称为《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它刻立于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在位期间的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也有说法认为可能是大历七年,即772年的十月。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自撰文并书写。碑文详细记述了臧怀恪生前参与抵御奚室韦内犯和西征突厥...

    一定收藏!颜真卿楷书《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明拓本

    唐代

    颜真卿的《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明拓本,这件作品是纸本册页形式,经过折叠装订,尺寸为26.9x14.9厘米。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目前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碑文全称为《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最初刻立于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在位期间的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也有说法认为是在大历七年(公元...

    颜真卿楷书《颜氏家庙碑》旧拓本残卷(共60页)

    唐代

    颜氏家庙碑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碑刻于唐大历八年(773年),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颜氏家庙碑高约三米,宽约一米半,厚约四十厘米。碑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所书。碑文楷书,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七字,记述了颜真卿祖辈及其家族的事迹。此碑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横轻竖重,以圆笔为主,是标准的小颜楷书作品。颜真卿在书写此碑时,已年逾古稀,其书法艺术已达...

    颜真卿《多宝塔碑》善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拓本)高清欣赏

    唐代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代书法巨匠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之一,是颜真卿楷书艺术的璀璨明珠。颜真卿,这位生于公元 709 年的书法大家,以其独特的笔法和风格,开创了楷书的新纪元。《多宝塔碑》正是他在唐天宝十一年(752 年)精心创作的杰作。此碑书法严谨端庄,结构紧密而不失灵动,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多宝塔碑》不仅是颜真卿楷书艺术的巅...

    颜真卿《多宝塔碑》宋拓本,平稳端正,严谨庄重

    唐代

    《多宝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1. 背景与创作:《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石而成[^1^][^2^]。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规格为高285厘米,宽102厘米,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总计约2027字。2. 内容与结构:...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