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李太白蜀道难》正是永瑆的代表作之一。永瑆,作为清朝宗室成员,他不仅身份尊贵,更是一位书法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造诣深厚,与刘墉、翁方纲、铁保齐名,被誉为清中期四大书家之一。
永瑆的书法风格独特且不拘一格,尤其擅长行草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在这幅作品中,楷、行、草三种书体巧妙结合,既随心所欲又不失规矩,彰显了永瑆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行笔如飞,妍丽流畅,秀润挺健,同时又不失沉稳厚重,颇具风采。
明代:
韩道亨,字颖泉,号颍泉居士,河南南阳人,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擅长行草书,其书法作品深受赞誉。其中,他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书写的《李白蜀道难卷》尤为著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作品经多次出版发行,对初学草书者甚有启迪,影响颇大。
李白《蜀道难》全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明代:
祝允明书法手卷《蜀道难》,是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作品,目前珍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这幅作品尺寸为29.4×510.6厘米,是祝允明草书风格的杰出代表。
祝允明的草书风格特点鲜明,笔势流畅而有力,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他的笔触既快速又准确,显示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理解和高超技艺。每一个字都仿佛在纸上舞动,充满了生命力和节奏感。他的草书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更表现了书法家的情感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