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敦煌写经”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敦煌遗书小楷《大方广佛华岩经》,自然流便风采独特

    唐代

    敦煌遗书小楷《大方广佛华岩经》,自然流便风采独特!

    《華嚴經》,其全名为《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大乘佛教的修学经典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大乘诸宗尊崇地奉为“諸经之王”“諸经中宝”。

    据相关记载,这部殊胜的经典乃是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于甚深禅定的境界中,为文殊菩萨、普賢菩萨等上乘菩萨阐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的。它犹如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宝藏的佛经圣殿,深刻地展现了佛教对于宇宙万有本原的探究与体悟,被认为是对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系统性介绍。

    欣赏作品>>>

    唐代敦煌写经《大唐西域记卷第三》高清

    唐代

    现存最早的《大唐西域记》唐写本仅存三卷残篇,分别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内。

    玄奘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踏上前往印度求法的征途,历经艰辛后,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载誉归国。随后,在唐太宗的敕令下,他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详尽记录了其西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内容涵盖了玄奘游历过的138个国家和城邦的自然景观、政治结构、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化特色以及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成为研究中世纪时期中亚与南亚地区历史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资料。

    此外,通过这部著作,人们得以了解并最终发现了如那烂陀寺、王舍城等多处重要的印度历史文化遗址。

    欣赏作品>>>

    唐代敦煌写经《大唐西域记卷第二》,小楷深湛至极

    唐代

    唐代敦煌写经《大唐西域记卷第二》,小楷深湛至极!

    目前所知最早的《大唐西域记》版本为唐代手写本,现存仅三卷残篇,分别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及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内,成为连接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

    玄奘,作为唐代的杰出佛教僧侣,于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踏上了前往印度求法的征途,历经艰辛,于645年(贞观十九年)满载而归。归国后不久,他应唐太宗之命,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详尽记录了他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大唐西域记》共分为12卷,涵盖了玄奘游历过程中接触到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内容涉及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以及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为研究中世纪时期中亚与南亚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部著作,人们得以了解到诸如那烂陀寺、王舍城等在印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址的具体位置和相关信息,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欣赏作品>>>

    敦煌写经:小楷《佛说延寿命经》

    唐代

    敦煌写经《佛说延寿命经》手稿尺寸:25.6x60.7 厘米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欣赏作品>>>

    小楷敦煌写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用笔技巧娴熟

    唐代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纸本长卷,以水墨绘制,尺寸为26.5x45.8厘米,现藏于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此卷仅存部分内容,但笔法运用得当,中锋用笔技巧娴熟,水平颇高,值得参考学习。

    欣赏作品>>>

    敦煌写经小楷《金真玉光八景飞经》,功力深厚至极

    唐代

    《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是一部珍贵的敦煌写经作品,编号为S238692。它采用纸本材质,尺寸为纵20.91厘米,横396.4厘米,长卷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小楷书法技艺著称,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力和匠心独运。小楷字体工整细腻,笔画流畅自然,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

    作为敦煌写经中的瑰宝,《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欣赏作品>>>

    敦煌遗书小楷《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观普贤经》)

    唐代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简称《观普贤经》,为一卷本,由刘宋元嘉年间昙摩蜜多翻译,现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观普贤经》主要阐述了通过观想普贤菩萨来忏悔六根之罪的方法。它与《法华经》中的普贤劝发品相互补充,因此被认定为《法华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天台宗在修行《法华经》的忏悔法时,完全以此为依据。

    《观普贤经》不仅丰富了佛教教义,还为修行者提供了实用的忏悔方法。它强调了普贤菩萨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如何通过观想普贤菩萨来实现心灵的净化。这部经典对于理解佛教忏悔法门和普贤菩萨的信仰具有重要意义,是佛教文献中的珍贵遗产。

    欣赏作品>>>

    敦煌抄经楷书《月灯三昧经》高清欣赏

    隋代

    《月灯三昧经》共计十卷,亦被称之为《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或《大方等大集月灯经》,该经典收录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月灯三昧经》记载了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对月光童子的提问作出解答,阐释了修行者应当秉持的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以及在修因地时应修炼的无量三昧。

    这部经文强调了修行者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欣赏作品>>>

    隋唐敦煌写经《论语卷第六》,风格很另类

    隋代

    尽管敦煌遗书中的《论语》在外观上显得歪歪扭扭、横七竖八,但这恰恰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看似不规整的书写方式,反映出了一种天真烂漫和章法上的自然质朴,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痕迹。

    它所蕴含的深度和真实感,让人意识到这并非“丑书”,而是一种充满力量和原始美感的书法艺术。这样的书写风格,若能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便不会再以传统美观的标准来简单评断。

    因此,这卷《论语》不仅是古代思想的传承,也是书法艺术中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欣赏。

    欣赏作品>>>

    太美了!隋代敦煌写经楷书《老子变化经》

    隋代

    敦煌写经的楷书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其风格流畅华美。这些经文出自抄经生之手,他们的书法技艺显然非常卓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老子变化经》,书写于隋大业八年,就是一部展现抄经生高超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敦煌写经的独特魅力,更能深刻感受到古代抄经生精湛的书法技艺和对佛教文化的虔诚情怀。这些写经作品不仅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欣赏作品>>>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