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山晖墓志》原文(释文)如下:
魏故鷹揚將軍太子屯騎校尉山君墓誌銘。君諱暉,字烏子,河陰修仁里人也。君資純和之秀氣,藉重明之高。弱冠飛聲,騰拔羣輩。郎將直後俯仰,遷登鷹揚屯騎。鯈忽相襲,方振南溟,永申逸翮,而福善空文,奄摧梁哲。春秋卅有一卒於宅。粵延昌四年三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遷窆於北芒山恒州使君墓之東。勒銘陰鄉,傳之來世。其辭曰:於鑠華冑,綿基代朔,百世相資,連公疊岳。伊人誕秀,溫其如玉,先秋墜彩,未申逸足。眷言素賞,永懷清衿,凝弦罔調,湛酌誰斟。敢勒玄石,式載德音。延昌四年三月十八日造。
【誌陰】(上闕)體訖于春秋,其後郭族(上闕)九列,有稱囗世。君稟三(上闕)經始易老之玄妙,緝連(上闕)舉。俄而有閒,辟大尉府(上闕)郡大中正。君旣甄囗鼎(上闕)而屢作國評。以體化囗(上闕)寬猛殊務。君莅以愷悌(上闕)純。河汾之閒,有洙泗囗(上闕)檄,蜂迕騷擾,河曲郡囗,(上闕)武人銳精,弭跡疆外,永
《山晖墓志》,全称《魏故鹰扬将军太子屯骑校尉山君墓志铭》,是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所刻。该墓志于1921年在河南洛阳城东北太仓村出土。
魏碑墓志众多,其中元氏墓志以其书写和刻工俱佳而著称。然而,除了元氏贵族的墓志外,还有许多其他魏碑墓志同样在书写和刻工上表现出色。《山晖墓志》,尤其出色 。
墓志石高33厘米,宽34厘米,呈四方形,共计15行,每行15字。这篇墓志不仅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的社会发展情况,还展示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
《山晖墓志》的字体端正严谨,线条流畅自然,既有魏碑特有的雄浑大气,又不失细腻雅致,是一件珍贵的书法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