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三希堂法帖”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三希堂法帖》之张即之楷书《腊八》

    宋代

    张即之楷书《腊八》,不愧“以能书闻天下”。

    《三希堂法帖》,全名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32册,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纂并刊刻的一部大型丛帖。

    本文选录了《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卷中的宋代书法家张即之的作品。据《宋史》记载,张即之以擅长书法闻名天下,其作品在当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欣赏作品>>>

    清代《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卷25至26(民国三年拓本)

    清代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的一部重要汇刻丛帖,共三十二卷。乾隆皇帝弘历亲自甄选内府所藏的魏晋至明代书法墨迹,并命梁诗正、蒋溥等人进行摹集,最终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刊刻完成。该法帖收录了历代134位书法家的作品,共计340件墨迹,其中包括被誉为稀世珍宝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正是由于这三件作品的珍贵性,使得这部法帖被命名为“三希堂”。

    此法帖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推崇。通过这些精心挑选并复制的作品,后人得以一窥古代大师们精湛绝伦的书法技艺,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欣赏作品>>>

    清代《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卷1至2(民国三年拓本)

    清代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的一部汇刻丛帖,共三十二卷。

    此法帖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推崇。通过这些精心挑选并复制的作品,后人得以一窥古代大师们精湛绝伦的书法技艺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乾隆皇帝弘历亲自甄选内府所藏的魏晋至明代书法墨迹,并命梁诗正、蒋溥等人进行摹集,最终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刊刻完成。该法帖收录了历代134位书法家的作品,共计340件墨迹,其中包括被誉为稀世珍宝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正是由于这三件作品的珍贵性,使得这部法帖被命名为“三希堂”。

    欣赏作品>>>

    清代《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卷23至24(民国三年拓本)

    清代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清代的一部重要汇刻丛帖,共三十二卷。乾隆皇帝弘历亲自从内府所藏的魏晋至明代墨迹中甄选出珍品,并命梁诗正、蒋溥等人进行摹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刊刻完成。

    该法帖收录了历代书法家共计134人的作品,总数达到340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弘历皇帝对这三件作品极为珍视,视为稀世珍宝,因此这部法帖也因而得名“三希堂”。

    这不仅体现了乾隆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鉴赏力,也反映了当时皇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程度。

    欣赏作品>>>

    14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