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北宋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中华第一美帖”

    宋代 | 2024-05-22 | xiaoxiong360.com

    《蜀素帖》,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作品风格如同隐秘的小径,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日,我们荣幸地向大家展示米芾的《蜀素帖》完整版(12页放大版)。对于众多醉心于米芾书法的朋友们而言,这部作品无疑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蜀素帖》诞生于北宋时期,由著名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创作的行书作品,其原作以绢本形式流传至今,被妥善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帖记录了米芾在蜀地素纸上书写的八首诗作,内容涵盖了他的旅行见闻和送别友人的情感表达。米芾的艺术风格追求和谐与变化,以自然真挚为最高境界,全篇书法笔力生动,结构多变,笔势沉稳而富有力度。

    历史长河中,《蜀素帖》被无数后世书法家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并被列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有“天下第八行书”的美誉。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下载

    下载本作品>>>>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作品局部鉴赏【欣赏完整作品请下载↑】

    北宋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中华第一美帖”(图1)


    相关作品

    米芾行书《李太师帖》高清

    宋代

    米芾的《叔晦帖》、《李太师帖》及《张季明帖》合装一卷,被誉为其行书中的精品。这三幅作品均作于元祐二年(1087年),展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

    ​米芾草书《论草书帖》,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

    宋代

    米芾的《论草书帖》,又名《草圣帖》、《论书帖》或《张颠帖》,是一幅纸本草书作品。该作品尺寸为纵24.7厘米、横3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约创作于北宋哲宗

    北宋米芾行书《方圆庵记》高清碑刻拓本

    宋代

    《方圆庵记》此碑由米芾书写,原石刻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该碑书法风格腴润秀逸,是米芾“集古字”时期的佳作,其中多处借鉴了王羲之的《圣教序》,颇具玩味之处

    米芾小楷《宝章待访录》,风格出人意料的平和

    宋代

    宋米芾的小楷作品《宝章待访录》册,以纸本形式呈现,尺寸为24x31.3厘米,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以个性怪异、举止癫狂著称的米芾,其小楷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史宫宫主等,河南洛阳人。他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米芾的书法早年师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后来又受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既有颜真卿的刚健之气,又有王羲之的秀美之风,被誉为“颜筋柳骨”。在绘画方面,米芾擅长山水画,尤其以水墨画最为出...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