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王铎(明代)

    王铎(明代)

      

    王铎,生于1592年,卒于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祖籍平阳府洪洞县,即现今的山西省洪洞县,而他却诞生在河南孟津县。身为明末清初的杰出大臣与书画家,他是王本仁的骄傲之子。

    天启二年,即1622年,王铎成功考中进士,并入选为庶吉士,此后历任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等重要职位。当弘光政权建立时,他更是出任东阁大学士,显示出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王铎选择了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清朝政府对他颇为器重,授予他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等高位。然而,顺治九年,即1652年,王铎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一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河南巩义县洛河边,后人尊称他为文安。

    王铎的书法造诣极深,与董其昌齐名,被世人誉为“南董北王”。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而不失其法度,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都是书法界的瑰宝。同时,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作品如《雪景竹石图》等,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才华。

    王铎(明代)的作品

    王铎隶书《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暗含精妙空间意识

    清代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颇具传奇色彩。其源头可溯至唐代颜真卿所书楷书佳作,而清初书家王铎于顺治三年(1646)以隶体重绎此篇时,已届艺术生涯巅峰。彼时他虽官居礼部尚书,却难掩“贰臣”身份带来的精神困局,这般复杂心境恰在其笔下化作酣畅淋漓的艺术表达。此作横卷长达1600厘米,保存完好,卷尾“丙戌秋”题款印证了创作时段。全篇以隶书筑基,却大胆挣脱常规桎梏:既保留“蚕头燕尾”的典型笔意,又巧妙融入行书韵律...

    明代王铎行书《临唐太宗帖》,有一泻千里之势

    明代

    明代王铎王铎行书《临唐太宗帖》,书法采用通篇行草互参,从始至终笔势雄强,有一泻千里之势。临池之精熟,堪为楷范。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结构考究,字形奇稳。是一幅精妙的临写佳作。

    王铎行书临虞世南《饭千僧手疏》

    明代

    这幅作品是源自《临阁帖》卷。王铎临摹虞世南的《饭千僧手疏》行书作品,尽管是仿古之作,却完全以他独特的笔法展现,笔力雄浑厚重,气势峻峭而意境深远。王铎时年49岁时,当时他正担任京师礼部右侍郎,同年九月便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在此期间,他还临摹了王献之的三帖——《廿九日帖》、《鹅群帖》和《江东帖》,以及虞世南的《饭千僧手疏》和颜真卿的《鹿脯帖》,各一帖。这些作品属于他较晚时期的创作,个人风格已基本形成,正...

    王铎行书跋《无心道人罗汉图卷》高清欣赏

    明代

    王铎的《罗汉跋》,又名《无心道人罗汉图卷》跋,是其行书作品,目前珍藏于旅顺博物馆。这幅作品与无心道人的传世之作《罗汉图》卷息息相关。《罗汉图》卷为明代纸本墨笔绘制,尺寸宏大,纵279厘米,横1666厘米,展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在卷首,署有“七十八僧无心道人书于马宅花园寂住”的字样,透露出作者的身份与创作背景。王铎的跋文不仅增添了画作的文化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无心道人及其艺术风格的珍贵资料。

    王铎行书《枯兰复花图跋卷》,婉转盘旋,极有书法之美

    明代

    王铎行书《枯兰复花图跋卷》,婉转盘旋,极有书法之美。1649年5月22日,王铎应邀前往宋权家中做客。在这次聚会上,他与几位好友一同欣赏画作、饮酒畅谈。期间,一位友人提及宋权家有几株兰草,在几乎枯萎之际竟奇迹般地长出了一茎三花的奇观。听闻此事后,王铎感到十分惊奇,并立即前往观赏。果然如其所言,兰花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命力。这一现象触动了王铎的心弦,他决定以此为灵感创作一幅《枯兰复花图卷》,并亲自题写了跋...

    王铎行草《琅华馆卷·绝粮帖》,血脉贯通,一气呵成

    明代

    王铎的行草书《琅华馆师古帖》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书法艺术的高超境界。整幅作品血脉贯通,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王铎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王铎写给其“亲家”的一封信。王铎次女未及与张鼎延次子(张璇)成亲,便于“崇祯戊寅十二月二十二日,年十六”夭亡。文中所叙是48岁至53岁王铎及家人在漂泊流落中的困窘之状和亲家张鼎廷对他的接济之恩。《琅华馆师古帖》作为一部经典的书法作品,...

    王铎行书《书法册页李贺诗四首》高清欣赏

    明代

    王铎的行书作品《书法册页李贺诗四首》创作于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此作收录了李贺的《听颖师琴歌》、《神仙曲》等四首诗,共计40行,共328字。现为台北王壮为氏所藏。这部作品以纸本形式呈现,共有12页。作为明沫清初著名书法家之一,王铎的作品一直受到后世学者和收藏家的高度关注。《书法册页李贺诗四首》不仅是研究王铎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当时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王铎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

    王铎楷书《录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风格独立特行

    明代

    王铎楷书《录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风格独立特行!王铎的楷书长卷《录颜真卿八关斋会报德记》,是一件珍贵的纸本作品,尺寸为45.52100厘米。这幅长卷现藏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是该馆的重要藏品之一。王铎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将颜真卿的原文以楷书形式呈现出来,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此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王铎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王铎行书《语录轴》,为其早年48岁所书

    明代

    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语录轴》,其作品为绫本立轴,墨书,现藏故宫博物院。尺寸为254.2x48.2厘米。

    王铎行草《峨眉山记诗》,笔力雄浑、结字茂密

    明代

    此幅《峨眉山诗》行草书作品,以其笔力之雄浑、结字之茂密,展现了一种跌宕超逸而又率意天真的风貌,自由洒脱间不失法度,节奏变化中见轻重缓急,堪称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它不仅继承了“二王”一脉相承的精髓,更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细观此作,不难发现其独特之处。相较于王铎其他狂放不羁的草书作品,此篇《峨眉山诗》显得更为内敛而含蓄,既不失激情又保持了优雅,恰如其分地弥补了过往作品中可能被认为“少蕴藉...

    王铎行草《金山寺诗》,狂放而不羁

    明代

    王铎的《行草〈金山寺诗〉》是一件令人瞩目的书法杰作,其尺寸宏大,纵达274.6厘米,横57.3厘米,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在众多流传至今的王铎摹仿“二王”之作中,我们能清晰捕捉到他那不羁的灵魂。既虔诚地学习他们的技艺,又不甘于墨守成规,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我风采。这种游走于遵循与突破之间的艺术探索,让王铎的书法充满了生命力和时代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铎在墨法运用上的高超造诣。他巧妙驾驭浓淡干湿的...

    明代王铎草书《临谢庄帖轴》,率意洒脱

    明代

    《临谢庄帖轴》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的晚年力作,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轴精心节临了南朝宋时期谢庄的书帖(原帖收录于淳化阁帖),共计四行五十三字,创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当时王铎已步入五十五岁的知天命之年,因此这件作品无疑是其晚年书艺的巅峰展现。在书法风格上,《临谢庄帖轴》展现出了王铎率意洒脱的个性。王铎以自己独特的笔触,挥洒自如地书写每一个字,结体用笔皆充满个人特色。他深谙原帖之精髓,得其...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