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全文(释文)

    2024-08-26 | xiaoxiong360.com | 释文存档

    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全文(释文)如下:

    佛说四十二章经。沙门怀素书

    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唯: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令转法轮,度众生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时复有比丘所说诸疑陈进止。世尊教诏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尔时,世尊为说。真经四十二章。佛言: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佛言: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优婆塞行,五事不解,退至十事。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有恶知非复得善,罪自消灭,后会得道也。佛言:人愚以吾为不善,吾以四等慈护济之重,以恶来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气,常在此也,害气重殃,反在于彼。有愚人闻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故来骂佛,佛默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实理如之乎,曰:持归。今子骂我,我不纳,子自持归祸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追形,终无免离,慎为恶也。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汙天,还汙己身。逆风玢人,尘不汗彼,还坋于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也。佛言:夫人为道,务博爱,博哀施德,莫大施,守志奉道,其福甚大。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质曰:彼福不当灭乎?佛言:犹如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学非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最神也。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判命不死难,得睹佛经,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有势不临难,被辱不嗔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不轻未学难,除灭我慢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随化渡人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为善?惟行道善。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恶行灭,内清净无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尝不见,得无不知,无不见,无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乎!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浊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搅之,众人共临,水上无能睹其影。爱欲交错,心中为浊,故不见道。若人渐解忏悔,来近知识水,澄秽除清净无垢,即自见形。猛火着釜下,中水踊跃,以布覆上,众生照临,亦无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湧沸在内,五盖覆外,终不见道,恶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存,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谛道,不忘须臾也!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万物形体,丰炽念非常。执心如此,得道疾矣。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性根,其福无量。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为无吾我者。寄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佛言:人随情欲,求华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然香以薰自烧,愚者贪流俗之名誉,不守道,真华名危己之祸,其悔在后时。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系于妻子宝宅之患,甚于牢狱桎梏。榔档牢狱,有原赦,妻子情欲,虽有虎口之祸,已犹甘心投焉,其罪无赦。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假其二同,普天之民,无能为道。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时有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左触岸,亦不右触岸,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其入海矣。人为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诳,精进无疑,吾保其得道矣。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佛告诸沙门:慎无视女人,若见无见慎,无与言。若与言者,敕心正行,曰吾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所污。老者以为母,长者以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礼,意殊当谛,惟观自头至足,自视内,彼身何有?唯盛恶露,诸不净种,以释其意。佛言:人为道,去情欲当如草,见大火来已劫。道人见爱欲,必当远之。佛言:人有患淫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阴。佛谓之曰:若使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若止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斯须即死。佛言:世俗倒见如斯痴,人有淫童,女与彼男,誓至期日,不来而自悔,欲吾知尔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尔即尔,而不生佛,行道闻之,谓沙门曰:记之,此迦叶佛偈,流在俗间。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佛言:人为道,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被甲操兵,出欲战,意怯胆弱,乃自退走。或半道还,或格斗而死,或得大胜,还国高迁,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锐进行,不惑于流俗诳愚之言者,欲灭恶尽,必得道矣。有沙门夜诵经,其声悲紧,欲悔思返。佛呼沙门,问之:汝处于家,将何修为?对曰:恒弹琴。佛言:弦缓何如?曰:不鸣矣!弦急何如?

    曰:声绝矣!急缓得中何如?曰:诸音普调!佛告沙门:学道犹然,执心调适,道可得矣。佛言: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垂,去垢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奉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得,行得即修自幸。佛言:人为道,亦苦不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无量,心恼积罪,生死不息,其苦难说。佛言: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情完具难。六情已具,生中国难。既处中国,值奉佛道难。

    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难。既值有道之君,生菩萨家难。既生菩萨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难。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去,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佛言:弟子去,离吾数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若在吾侧,意在邪,终不得道。其实在行,近而不行,何益万分耶?

    佛言:人为道,犹若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其义皆快,行者得道矣。佛言:人为道,能拔爱欲之根,譬如摘悬珠。一一摘之,会有尽时,恶尽得道也。佛言:诸沙门行道,当如牛负,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趣欲离泥,以自苏息。沙门视情欲,甚于彼泥。直心念道,可免众苦。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币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四耨水,如涂足油。视方便,如筏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求佛道,如眼前花。视求禅定,如须弥。视求涅架,如昼夜寤。视倒正者,如六龙舞。视平等者如一真地。视兴化者,如四时木。大历戊午秋九月望日时在雁荡精舍。

    尔时,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第一章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第二章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第三章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第四章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第六章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挠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第七章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原文: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第八章

    佛言:恶人害贤者,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第九章

    佛言:博文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十章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原文: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十一章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第十二章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第十三章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十四章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第十五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第十六章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第十七章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第十八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第十九章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第二十章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第二十一章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第二十二章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四章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第二十五章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第二十六章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第二十七章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二十八章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九章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第三十章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第三十一章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原文: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三十二章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第三十三章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第三十五章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第三十六章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第三十七章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第三十八章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

    第三十九章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第四十章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四十一章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古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四十二章

    佛言:吾视侯王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高清无水印完整版下载>>>>

    相关资讯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原文(释文)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原文(释文)如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

    祝允明草书《摸鱼儿词》

    祝允明草书《摸鱼儿词》原文(释文)>>>

    祝允明草书《摸鱼儿词》原文(释文)

    祝允明草书《摸鱼儿词》原文(释文)如下:并轻舟,与君商话。且收掌中钩钓。天空水阔风光美,摸得鱼儿多少。却堪笑,痴呆老,得鱼又向波中倒。钓还有道,在不浅非深,莫迟

    文徵明行书《尧峰十首诗卷》原文(释文)

    文徵明行书《尧峰十首诗卷》原文(释文)如上:尧峰十首。半峰亭尧峰千丈削芙蓉。峰半虚亭正倚空。不用风烟夸绝顶。胜情都在翠微中。清晖轩平湖风定玉浮澜。山月流晖草阁寒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