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皇甫君碑”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清拓翻刻本(残本)

    唐代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亦称《皇甫君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此碑由唐代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写,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此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骨气劲峭,法度严整,点画重在提笔刻入,这是初唐书法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关于此碑的立碑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隋朝,为欧阳询早年所书;另一种则认为《皇甫诞碑》刻立于唐贞观年间。明代此碑断为两截,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欣赏作品>>>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清代翻刻拓本

    唐代

    清代翻刻的《初拓皇甫君碑》版本,现藏于济南图书馆,是翻刻质量上乘的一个版本,且无缺字,为研究与欣赏提供了重要资料。

    《皇甫诞碑》,全名《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简称为《皇甫君碑》。此碑文由唐代的于志宁撰写,书法则出自欧阳询之手。目前,该碑存于陕西西安,但具体的书写年月已无从考证。碑文以楷书形式呈现,共28行,每行59字。碑额部分则采用篆书,镌刻着“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个大字。据《墨林快事》所述,此碑应立于隋朝时期,推测为欧阳询早年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碑在明代时已断裂为两截。

    欣赏作品>>>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宋拓本,骨气劲峭之至

    唐代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宋拓本,骨气劲峭之至!

    《皇甫君碑》与《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作品,皆为欧阳询楷书之典范。这些作品中,字形瘦长,笔法稳健,横竖画分布匀称,结字险峻,展现了欧体字的共性。然而,《皇甫君碑》在此基础上,更显得庄重严谋,整体风格更为独特。

    此碑不仅承袭了欧体字的特点,更在字体的演变上,完成了由隶、楷杂糅走向完整楷书的过程。这一转变,使得《皇甫君碑》在众多楷书作品中独树一帜,成为了楷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初学者而言,《皇甫君碑》的字形清晰,易于掌握,是临摹楷书的绝佳范本。通过对此碑的学习和模仿,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欧体字的精髓,更能够领略到楷书之美的独特魅力。

    欣赏作品>>>

    清代林则徐楷书临欧阳询《皇甫君碑》,刚正不阿

    清代

    林则徐,作为一位在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人物,同样在书法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嘉道年间,由于“馆阁体”的流行和科举考试对楷书的重视,楷书成为了书法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唐朝的楷书,作为最为成熟的书法形式,自然成为了林则徐学习的重点。

    为了掌握书法的基本功,林则徐深入研究了钟繇、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书法大家的作品,直接临摹他们的经典之作。在楷书方面,他特别推崇文征明和董其昌,因此他的楷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大师的风格影响。

    林则徐对于欧阳询的《皇甫君碑》拓本的临摹,展现了他在书法上的深厚功底。他的字架结构坚实有力,字如其人,展现出他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


    欣赏作品>>>

    欧阳询经典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欧楷爱好者必学

    唐代

    谈及唐代书法巨匠欧阳询在楷书艺术上的造诣,无疑他在书法史的崇高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以其独树一帜、精妙绝伦的欧体楷书,他对后世书法界的影响深远,持续了逾千年,至今仍旧是无数书法追随者学习和效仿的首选。今天,我们暂且不论其他,专注欣赏欧阳询早期的杰出作品《皇甫君碑》,其楷书工整而峻峭,对欧体情有独钟的朋友们切勿错失。

    提及欧阳询的楷书,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而言,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非《九成宫》莫属。大多数研习欧体的朋友也都是以《九成宫》作为起点。然而,若欲全面深入理解欧阳询的楷书风采,《皇甫君碑》同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学习佳品。正如翁方纲所言:“此碑从隶书蜕变为楷书,因险绝之笔而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方正之美,乃是学习唐楷必经之路。”

    关于《皇甫君碑》的具体创作年代,虽然碑文本身并未明确记载,但根据《墨林快事》的记载,推测该碑立于隋朝,代表了欧阳询早期楷书的风格。尽管还有观点认为此碑刻于唐代贞观年间,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文献证据,我们在此不做最终判断。

    欣赏作品>>>

    15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