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与“出师颂”相关书法作品、字帖

    索靖章草《出师颂》:骨势峭迈,富有笔力

    魏晋

    值得一提的是,《出师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索靖唯一的墨迹,因此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书法”。

    索靖的《出师颂》长卷,以纸为本,墨为魂,尺寸为21.2x127.8厘米,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篇长卷以章草书写,共14行,其中首行“史孝山”即为《出师颂》一文的作者。

    索靖,字幼安,是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书法,尤其在章草书体上造诣颇深。他的书法风格独特,骨势峭迈,笔力遒劲,给人以风起云涌、猛禽展翅之感。古人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认为其笔法犹如风中飘举,鸷鸟乍飞,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欣赏作品>>>

    董其昌草书临《出师颂》,章草风味很浓

    明代

    董其昌的《临出师颂》是一幅章草体的书法作品,绫卷尺寸为27.5x26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体现了董其昌对古法章草的精深研究,以及与个人风格的融合。

    《出师颂》本身源自东汉史岑的原文,而关于书法作者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传统上被认为可能是西晋时期的索靖所书。

    通过这幅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董其昌的书法艺术,还能体会到古代书法传承与流变的复杂性。

    欣赏作品>>>

    索靖章草《出师颂》全文(释文存档)

    索靖章草《出师颂》释文全文如下:

    《出师颂》史孝山;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我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暂褰。浑御遐荒,功铭鼎鈜。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车乘黄。言念旧劳,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

    索靖章草《出师颂》高清下载>>>

    欣赏作品>>>

    西晋索靖章草《出师颂》高清对照版

    魏晋

    《出师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索靖唯一墨迹。这件作品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序,1922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年后失散民间。

    索靖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宣和书谱》记载,索靖少年时就有出群之才。索靖书法以章草名动一时,其书法“如风乎举,鸷鸟乍飞,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十分地险峻遒劲。索靖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史评其书法“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而《出师颂》是其硕果仅存的孤品。

    欣赏作品>>>

    西晋章草《出师颂》,有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

    魏晋

    西晋章草《出师颂》,有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

    绍兴本《出师颂》的原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后世学者提出了数种猜想,包括西晋时期的索靖,南朝梁的萧子云,甚至有可能是隋朝或唐朝的某位书法家。尽管众说纷纭,但至今未有定论。然而,通过对文献中鉴藏印的考证,可以确定其成书时间不晚于初唐。宋代米友仁在其跋语中断言此书乃“隋贤书”,这一说法似乎较为可信。

    此《出师颂》以其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而闻名,其中“蚕头凤尾”的笔法显露出隶书的痕迹,“银钩虿尾”则体现了草书的特点。整体书风规整而不失变化,笔力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这幅作品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佳作,也是研究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欣赏作品>>>

    15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