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姜立纲所书的《四体千字文》是极为罕见的孤本,在国内史书中未见记载。
根据研究考证,《四体千字文》创作于明朝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同年便传入日本并被刻板印刷出来,成为日本人学习中国书法以及了解汉字的重要教材之一。直到2008年,黄山书社才首次出版发行了该作品的部分残缺墨迹版本,其上半部分缺失严重,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确认这确实是同一时期的原作。
这部作品尺寸为27厘米高、19厘米宽,共计65页,每页4行,每行4字,正文总计1000个字。其中以楷体书写为主;在楷体之下还附有草书、隶书和篆书三种字体;并且在楷体两侧刻印了日文假名作为注释对照。落款信息显示:“弘治元年岁在戊申冬十月朔永嘉姜立纲书于持敬斋。”值得注意的是,“敬斋”二字是由后人添加至封底处,采用行书墨迹标注:“明弘治元年当皇朝长享二年。”
明代:
文徵明楷草隶篆《四体千字文》,此卷的创作始于嘉靖乙未年(1535年),历时七年方告完成。
全卷采用楷、草、隶、篆四种书体书写千字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笔锋挺秀,法度严谨纯熟,无论是楷书的规整端庄,草书的飘逸灵动,还是隶书的古朴典雅,篆书的圆润婉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卷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庄重大气,又不失创新与个性,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